生成式AI大火之际,“AI+医疗”也再次火了起来。
“AI+医疗”模式在医学行业前景十分广阔,它可以帮助医生更有效地治疗病人,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并使医疗更加安全高效。
近日,《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杂志关于AI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投稿越来越多,在新的评论文章系列“医学中的人工智能”,科研人员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医学和数字健康中的作用,表明人工智能(AI)在推进临床实践和患者护理提供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业界敲响了医学革命的钟声。
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院,今年5月,医联(Medlinker)
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国内首款医疗大语言模型MedGPT。
MedGPT强大功能,全面实现智能诊疗新境界
作为AI医疗领域的领跑者,医联MedGPT以深度学习能力,全面演绎了医疗诊疗的全新篇章。
北大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薛峰以一个膝盖痛的病例举例分析,他认为AI医生问诊非常详细,“不嫌累,话多,问题也很多”,会关注女性患者是否正在备孕、怀孕,而现实临床工作中,骨科医生较少会问这类问题。
“如果你遇到一些症状,有困扰的时候,跟它去聊一聊,让它给一个初步的诊断,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薛峰发现MedGPT能够根据患者脚底板疼痛,诊断出患者有出现神经压迫的可能。
这一“惊喜”意味着MedGPT为医生提供多种可能性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从而拓展了医生的思考空间。
杨跃进教授也表示:“MedGPT在与病人问诊期间比较详细,它对于每个细节都很注重,这对临床医生的补充是非常有帮助的。
可见,MedGPT对提升医生诊断效率和诊断的质量具有很大帮助。同时对于患者而言,也可以通过与MedGPT通过多轮的问诊,让MedGPT更好的给每位患者制定属于自己的治疗计划。
此外,患者还可以轻松享受药品送货上门的便利,并且在收到药品后,还能通过MedGPT提供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等智能化的疾病诊疗建议。
这种方式实现了从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诊疗,让每位患者在每一步都能获得个性化的医疗支持。
对此,我们可以说MedGPT不仅是一个辅助诊断的工具,还是医生决策和患者管理的得力助手,更有甚成为医生们追求卓越医疗质量的强有力伙伴。
医联承诺不懈努力,医疗普惠目标矢志不渝
作为医疗AI领域的先锋,医联在MedGPT的研发和应用上投入巨大,为AI医生在更多疾病领域的应用拓展创造广阔空间。
据了解,医联最早在“AI医生”领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17年,当时和大型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了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随后2018年产出了许多智能医疗AI类产品,但这些产品没有完全用起来的。
到2019年的时候,医联开始针对于单病种分阶段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每个阶段建立以单病种为轴心的AI诊疗模型;2021年又初步形成了一套按病种划分的基于互联网医院的AI诊疗系统等。
直到2023年,Transformer架构大语言模型技术出现,医联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让AI医生才真正与患者“会面”。
目前,医联 MedGPT 已经可以覆盖 ICD10 的 60% 疾病病种,并在近期将研发重心倾斜在多发疾病,以提升数字医院的普惠率。
预计在 2023 年底,医联 MedGPT 可以覆盖 80% 病种的就诊需求。
医联创始人、CEO 王仕锐表示:"医联互联网医院将借助MedGPT 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可及的医疗服务,望进一步推动医疗普惠。"
在AI技术的引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医联MedGPT将成为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新引擎,为医疗服务注入更多智慧与温暖。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