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5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深圳医博会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深圳医疗器械展 谈2025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预测:将突破242亿元,引领未来医疗变革

时间:2025-3-7 12:24: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深圳医疗器械展了解到,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进步,中国的医疗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在医疗器械领域。AI医疗器械,作为这一转型的重要支柱,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应用潜力与发展前景。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4亿美元,预计在2025年将快速增长至127亿美元,而中国市场亦不甘落后,预计在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亿元。

一、AI医疗器械的定义与分类

AI医疗器械是指具备智能功能的医疗设备或软件,通过数据学习、推理和决策,为医疗工作提供辅助或替代功能。其核心在于运用AI算法处理和分析复杂的医疗数据,以提供准确的诊断、治疗建议及预测结果。根据功能和应用场景的不同,AI医疗器械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类:

诊断类:包括影像分析、病理诊断等。

治疗类:涉及智能手术辅助、药物推荐等。

监护类:通过实时监测病人状态,提供预警系统。

康复类:提供辅助设备助力病人康复。

中医类:运用数据分析进行中医推拿、针灸等管理。

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促进AI医疗器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陆续出台了针对其监管、技术创新、数据安全和临床应用的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提升中国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行业内兼具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的多方合作亦愈发紧密,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1. 全球市场动态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最新分析,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在2023年达到了84亿美元,2024年有望突破100亿美元。随着市场对智能化医疗器械需求的增加,预计到2033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63.9亿美元。

2. 中国市场发展

中国的AI医疗器械市场也在政策与技术双重推动下迅猛发展,2023年市场规模为37.26亿元,预计在2024年增至96.41亿元。随着国产产品逐渐替代进口产品,2025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42.3亿元,这一增长势头展现了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

3. 产业链构建

中国的AI医疗器械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生态圈,主要由医疗机构、医药制造业、互联网企业、算法研发公司等共同构成。传统的医疗卫生行业不仅是数据和需求的提供方,同时也是AI医疗器械技术产品应用的核心场景职业。

4. 产品结构与产业分布

当前,国内AI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于诊断与治疗两大领域,约占整体产品的66%。此外,行业范围内,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湖北、山东等区域也在积极推动地方特色AI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四、重点企业分析 1. 联影医疗

联影医疗通过旗下子公司联影智能在影像诊断领域开展多项创新业务。其AI智能影像分析系统为影像采集到分析提供全程解决方案,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强大技术实力和影响力。

2. 迈瑞医疗

作为中国领先的医疗设备供应商,迈瑞医疗在各类生命信息与体外诊断产品中积极融入AI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健康监测手段。其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294.8亿元,展现了显著的市场成长性。

3. 推想医疗

专注于AI医学影像分析的推想医疗,凭借深度学习技术,帮助医疗机构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4. 腾讯觅影

依托于腾讯强大的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腾讯觅影在AI医学影像领域居于前列,所推出的多种AI辅助诊断产品涵盖多种癌症的筛查。

5. 理邦仪器

理邦仪器在监护和超声产品领域积极展开AI医疗器械布局,通过将智能技术融入产品,显著提高了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率。

五、未来发展趋势 1.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受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AI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显得尤为强烈。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填补医疗服务空白,使AI医疗器械在疾病早期筛查和监测中扮演重要角色已然成为必然。

2. 应用场景的多元化

未来,AI医疗器械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扩展,不仅限于影像识别,还将涵盖智能辅助诊断、远程医疗、药物研发等多元化的方向。

3. 技术创新引领

AI、大数据、5G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智能医疗器械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进而推动医疗领域的创新和变革。

综上所述,中国的AI医疗器械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展示,更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通过智能化的持续渗透,医疗行业有望迎来新的革命性变化,最终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健康管理方案。对于投资者而言,AI医疗器械市场不仅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更是未来医疗产业变革的重要风向标。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以获取全面的行业分析和洞见。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