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4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深圳医博会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机器人+”时代来临,康复机器人需求大增

时间:2023-3-21 8:29:0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医疗及健康产业作为“永远的朝阳行业”,近年来正在快速成长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在《健康中国》、《国民营养计划》等政策东风,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国家层面与市场层面的双重认可助推下,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医疗及健康产业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生活用纸》杂志官微特开辟了康养护理产业专题,汇集国家相关政策及各方资讯,助力企业布局医疗及大健康这一“蓝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器人开始不断融入到各个传统产业中,全面推动产业升级变革。进入“十四五”阶段,国家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持续推出赋能计划。近日,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以2025年为节点,机器人应用密度大幅提高。从市场情况来看,近年来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领域,辅助检查、康复等医疗机器人产品不断涌现,机器人技术与医疗技术的结合越来越深。从长远来看,随着核心技术不断提升,未来康复机器人甚至可以替代和辅助康复治疗师的职能,由此孕育出新的蓝海市场。

康复机器人是高端康复医疗技术的发展成果

医疗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产业的重点应用领域,其赛道划分主要以病种与科室为标准,一般分为手术机器人、辅助及服务机器人以及康复机器人。目前,手术机器人占产业整体60%左右,康复机器人占比位居第二位,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端康复医疗技术。从产业定位来看,康复机器人涉及康复医学、人工智能、材料学等诸多领域,既是学术热点也是产业热点。总体来说,康复机器人分为辅助型和治疗型两种。其中,辅助型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帮助病人、老人、残疾人更好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部分补偿其弱化的功能,而治疗型康复机器人则以恢复病人部分机能为主。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机器人产业起步相对较晚,自2017年才开始逐步崛起。经过5年多的发展,目前我国康复机器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康复护理、假肢和康复治疗等方面,不仅全面带动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也为新技术、新理论和新业态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康复机器人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5%,预计2023年的产业规模将提升至20.4亿元。

当然,由于受到普及率低、研发时间长、国产市场份额占比不高等因素影响,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特别是中高端市场,欧美品牌中的Hocoma、WOODWAY等龙头企业依然占据市场主导。不过,随着埃斯顿(002747.SZ)、睿瀚医疗、安阳神方、迈康信、璟和机器人等本土企业不断崛起,国产品牌的自主研发能力逐渐增强,叠加一系列政策利好消息,国产化进程不断提速,我国本土产业与国外领先企业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康复机器人可填补医患供需缺口促进产业升级

从长远来看,康复机器人是有效填补医患供需缺口、全面促进医疗康复产业数字化升级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慢性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庞大的康复医疗服务及康复医疗器械需求,正在推动本土康复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康复行业市场规模从575亿元增至12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69%,仅仅是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就高达380亿元,五年内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1.39%。行业权威机构分析认为,预计到2025年,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高达810亿元。在这个过程中,康复师与患者供需错配的问题,以及康复医疗服务渗透率低的问题也越发突出。此外,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庞大的老年康复人群也急需得到供应补充。最新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2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数的14%。目前来说,传统康复器械仍旧无法完全替代康复师高定制化的手法治疗,这个需求缺口必须由康复机器人代替。

从临床效果来看,康复机器人可以全面降低康复师工作量,提高治疗效率和精准度。依托一系列智能科技,康复机器人还能促进患者的主动参与、客观评价康复训练的强度、时间和效果,使康复治疗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总体来说,数量庞大的残疾人、精神残疾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等康复人群,都是未来康复机器人重点服务对象。随着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新方向的持续涌现,康复机器人让康复医疗产业迎来颠覆式创新,产生了重要价值,也将进一步推动医疗领域向智能化迈进,实现多个领域的合作共赢。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